在国内,拍卖行作为一种新兴行业,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涌现。业内人士称,现在的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已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拍卖行过多过滥,使本来精品有限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一时出现了僧多粥少、拍品芜杂的现象。
据统计,1988年全国仅有8家拍卖行。到目前,全国各地注册在案的艺术品拍卖行已逾千家,而且还在不断膨胀。遗憾的是,其中真正具备从事艺术品拍卖条件、能正常进行拍卖活动的尚不足三分之一。人们不禁要问,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冒出如此之多的拍卖行,有必要吗?
在“槌声一响,黄金万两”的诱惑下,短时间内,各类拍卖企业风起云涌般成立。更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公司的重心均倾斜在“中国书画”等传统项目上。一哄而上的拍卖会在货源、鉴定人才等方面,可以说是十分匮乏的。由于书画资源有限,特别是已故名家的作品更是稀缺,不能再生,拍卖行不得不放宽尺度,退而求其次。有的甚至将一些质量平平或庸劣的作品也网罗入内,滥竽充数。
僧多粥少的尴尬,迫使一些资本并不雄厚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在生死线上疲于奔命,乃至不择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明明只有几百万元的成交额,对外却宣传有数千万;明明仅有40%的成交率,却随心所欲声称高达90%以上,以错误的信息误导买家,争夺客户。到头来“机关算尽”,吃亏的还是自己。据称去年大多数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实际经济效益并不如意。
此外,书画拍卖会上雇“托儿”炒作的现象也不鲜见,这已是圈内人人皆知的事实。一些拍卖公司与某些画家或作品所有者串通于台下,哄抬于拍卖场上,引得天真的收藏者盲目跟进,落入圈套,付出金钱、感情却买回一个美丽的谎言。他们或是拍卖方以竞买人身份参与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以壮门面;或是委托方参与竞买,以使自己委托拍卖的物品卖出好价钱;或是竞买人之间、竞买人和拍卖人之间恶意串通,损害其他参加拍卖人的利益;或是拍卖人自营,即组织拍卖自己的物品,以便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牟取暴利。这种种暗盘交易,如果任其蔓延,必然玷污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
前两年,北京曾举办了一个极特殊且鲜为人知的展览——全国书画赝品展。它静悄悄地在故宫博物院的绘画馆内展出了近半年,由于基本不对外,并不被世人所知晓。这次展览调集了全国25个省市文博单位的近150件代表性书画赝品,故宫博物院又相应提供了48件馆藏真品,两相对照,加上鉴定名家的指点,为文物鉴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虽说这次书画赝品展旨在培训书画鉴定人才,但同时也反证了这样一个事实:目前我国书画市场作伪现象严重,作伪手段日益高超,市场上的书画作品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80年代初,国内艺术品市场处于萌芽状态,造假之风已然刮起。随着艺术市场的活跃,造假之风越来越猛。之后,国内艺术拍卖业的兴起,更给造假者提供了牟取暴利的“用武之地”。一些贩假画者,一旦蒙过拍卖公司这一关,让假画成为正式的拍品,就想方设法在拍卖会上把伪作抬上高价,若没有买家,就自己买回来,使伪作获得公开的价位,然后再寻机从黑市交易中获利。
与拍卖市场高潮迭起、槌声阵阵不合拍的一件令人感到震惊的事是,去年初,南方某地的20多位著名画家听说省美术馆内展出的“’97迎新春书画精品无底价拍卖会”预展有自己的多幅作品,匆匆赶到现场,当场确认40余幅作品系假冒伪劣。有关方面认为,这是一起罕见的拍卖会大量堆集伪作事件。随即,近百名书画家联名发出《关于“打击书画市场假冒伪劣”的紧急呼吁》。谁曾想,这起轰动全国的画家集体打假活动竟中途夭折了。
画家贺成说:鉴别假画的权威部门究竟在哪儿?我们问了,谁也说不清。我们要求把各位画家指认的假画都拿去一一鉴定,有关部门表示有困难。我们为此去找了许多法规文件来看,规定不够详细,造假有机可乘。这么多画家如此大规模打假,也不过如此,造假者逍遥法外,还会有恃无恐呢!我们无可奈何,只能今后有拍卖都去看看,发现有假,当场扯下,只有自己保护自己……
拍卖行拍卖假画,有的确实是鉴定专家看走了眼,但也有的却是利欲熏心,明知故犯。这些年来,少数鉴定家并不把书画鉴定看得那么神圣。据业内人士透露,个别鉴定家近年一改过去清廉的社会形象,只要对方肯“出血”,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指假为真,为假画公然登上拍卖大厅开绿灯。据了解,在某些拍卖会中,竟有1/3乃至1/2以上的伪作被推向艺术市场。
书画拍卖有5个环节:拍卖行、鉴定家、卖家、买家和画家,其中除了买家以外,其他四个环节都可能是赝品的制造者或兜售者。而这四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则是鉴定家,只可惜,这个环节恰恰又是最薄弱的。
一幅作品,靠人的眼力和经验难以辨别真伪时,能否还有更科学的方法给予判定呢?目前,我们并没有自己的鉴定体系,单凭经验与肉眼识别,虽自古如此,在当今却留下难以弥补的缺陷。
更何况,现在拍卖公司愈来愈多,著名的鉴定专家还是那么几位,而且这些鉴定专家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辨别拍卖品真伪的工作中。这是个无法回避的矛盾,有经验的鉴定家多在文物部门工作,为拍卖行搞鉴定,似乎成了不太光彩的第二职业。一些老专家感到为难和压力,不愿涉足拍卖场,这使得本来就力量薄弱的书画鉴定工作更是雪上加霜。
目前,书画鉴定界没有真正的权威,而要使鉴定意见具有权威性,除了专家的评判,重要的是要借助一些科学的辅助手段。专家的感悟与经验,配上科学的鉴定辅助手段,或许书画鉴定说一不二的权威性才会由此树立起来……
要让我国的艺术品拍卖业摆脱困境,笔者认为建立科学的鉴定体系已势在必行。对于书画等艺术品的鉴定,国家应设立相应的专家鉴定机构,对需上市的拍卖品统一进行鉴定和估价,并签发鉴定和估价的权威证明。没有这个机构的认可,拍卖品一律不允许上市。我们这样一个书画大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认可的鉴定师管理机构,无此机构,不仅假鉴定师可以信口雌黄、指鹿为马,而真正的鉴定专家又缺少走向市场的依据,胆子大一点的专家可以公开兼职几家拍卖行,胆子小一点的偷偷摸摸,甚至心有余悸不敢兼职。
如果我们对书画拍卖这个新生事物防患于未然显得力不从心的话,那么,多点儿“事后诸葛亮”的深究和亡羊补牢的补救,多点儿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的约束则是必不可少的。但愿在今后的拍卖活动中,拍卖公司能少一分追求短期利益的浮躁,多拿出一些货真价实的拍品。